山河同春夏,诗画共此情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第13期“红石榴”读书讲座
2025年11月1日,第13期“红石榴”读书讲座通过云端连线温暖启幕。文新学院师生与阔纳巴扎村孩子们跨越千里,以诗为媒,以画为桥,共同开启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活动伊始,“红石榴”的意象如诗如画——盛开的石榴花,象征着生命的绚烂绽放;饱满的石榴籽,诠释着民族的团结一心,成为贯穿始终的精神纽带。

山河为卷,诗画传情见同心。讲座以 “山河同春夏,诗画共此情” 为主题,紧扣 “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核心目标,通过地理景观与诗词文脉的结合,展现中华民族多元共生的文化特质。新疆喀纳斯湖与江南西湖、岑参 “梨花” 与杨万里 “小荷” 的跨时空对话,让两地参与者感受地域之异与文脉之通。

烟火相映,生活处处见真情。讲座的“人之卷”让文化回归生活本真。从新疆的香椿到江南的青团,从吐鲁番的葡萄到江南的杨梅,不同的风味背后是相同的生活智慧。清明时节的慎终追远,端午龙舟的奋楫争先,这些跨越山河的文化仪式,共同编织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谱。生活的烟火气息,在此刻成为民族团结最温暖的见证。

童心共绘,调色盘里见山河。“我们的春夏调色盘”互动环节将活动推向高潮。孩子们用“白色的雪莲”“金色的麦浪”“粉色的荷花”等色彩,在云端共同描绘出一幅绚丽的中华文化长卷。这幅由两地童心共创的作品,生动诠释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深刻内涵,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石榴结籽,同心共筑中国梦。本次讲座以云端为桥,让阔纳巴扎村的孩子们在诗画山水间完成了一次深刻的文化寻根。当岑参的雪遇上江南的雨,当天山的杏花映照西湖的荷花,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不仅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文化认同的种子,更让中华文脉在新时代的土壤中焕发出勃勃生机。石榴花开,籽籽同心,这份通过屏幕传递的文化温度,必将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撰稿人:秦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