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0
  2. 1
  3. 2
  4. 3
  5. 4
首页 >> 新闻公告 >> 学院新闻 >> 详细内容
 
学院新闻 >> 正文
暑期“三下乡”|重人科学子探访邓家坡村:一颗橙甜了多个省,富了一村人
日期:2025-07-14 17:05:53  发布人:文新学院  浏览量:0

暑期“三下乡”|重人科学子探访邓家坡村:一颗橙甜了多个省,富了一村人

从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到乡村振兴路上的“金凤凰”,从地图上都难寻找的点,到央视镜头里的常客——邓家坡村,三峡库区腹地的一座峡江山村,凭什么完成了这般惊艳的“蝶变”?

山野间,“一颗脐橙”给出了答案。

体验:一颗橙的反季现身

2025年7月8日-13日,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橙风破浪会友时实践团”利用暑期“三下乡”活动,来到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郭家坝镇邓家坡村,开展实地调研与助农实践,探寻“中国晚熟脐橙第一村”的“致富密码”。

7月9日下午,邓家坡村委会办公室。交流会现场,村干部端出一盘脐橙。手中摩挲,脐橙果面光滑、皮泽橙红。切开果子,皮薄、色鲜还无核。待果肉和甜汁入口到胃,一股鲜甜从舌尖贯入心头,盛夏里直让人呼出一声“爽”来。

普通脐橙面市时间为秋季,而邓家坡村的脐橙可以在每年3-7月现身市场。反季上市,是“伦晚脐橙”(也称“春橙”)的优势所在。

“而且伦晚脐橙的生产周期长,达14个月,充足的阳光照射,果实汲取了大自然的精华,让它的果味鲜香,甜度达15度左右,特别爽口。”站在邓家坡村脐橙种植园里,村党总支书记兼村主任何宝良向实践团师生介绍道。

正是依靠8000亩橙园里的一颗颗甜橙,邓家坡村变身湖北首个脐橙“亿元村”,书写了“一颗橙富了一村人”的传奇。

溯源:一颗橙改变一个村

何宝良介绍邓家坡村脐橙种植情况

实际上,邓家坡村柑橘种植历史悠久。据专家考证,村里尚存最老的一棵柑橘母树有275年树龄。改革开放前的邓家坡村,村民们种植广柑等品种,并未彻底改变贫穷面貌。

改变源自1978年。全国上下迎来改革开放的春天。中国柑橘之父章文才,为秭归引进罗伯逊脐橙,把10根枝条带到邓家坡,开启了邓家坡村发展脐橙产业。

利用母树,邓家坡村前后多轮次培育出多种优质脐橙品种。不仅使95%的农户从解决温饱到致富奔小康,还为全县柑桔产业发展提供优质种源。90年代末,邓家坡村继续同华中农业大学联姻,在邓秀新院士、夏仁学、李国槐教授等专家的论证指导下,根据库区腹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等,用长达九年时间培育出晚熟脐橙(也称“伦晚春橙”),其果品质量、糖度堪称果中极品,在国内乃至全球尚属独一。

蝶变:一颗橙富了一村人

在三峡移民政策的惠及下,邓家坡村抓住产业发展的机遇,赶上科技助农的“春风”,一跃成为库区新秀。

因果品质量独特,市场认可度高,2017年,脐橙价格登顶历史峰值(几近10元/斤),邓家坡村一跃成为湖北省首个脐橙产值过亿元的村。

价格上涨,村民的腰包也鼓了起来。

“现在的邓家坡村,几乎户户种脐橙,家家忙发展,产量过万吨。”何书记介绍说,全村共911户、2672人,柑橘种植728户,种植确权面积4995亩,加上村民的“两地”、自垦地,种植面积近8000亩。

以户为单位,村民们买房、买车、年均收入二三十万非常普遍。村民们过上了“忙时种地、闲时旅游”的幸福生活。

辐射:一颗橙甜了多个省

邓家坡村脐橙品类繁多,产量增大,果实采摘季的延长,也拉长了脐橙的销售链。

近年来,邓家坡村脐橙年产量逾万吨。依托童庄河大桥通车后的物流优势,通过无人机采收,当天可包装、发货,通过电商直播、合作社直供等方式销往武汉、宜昌。再通过销售网络辐射到全国多个省份甚至出口到西班牙,其中在华东地区的上海、江苏、浙江三省(市),年销量合计超 8000 吨,另通过深加工延伸出鲜榨橙汁、脐橙果脯等产业链,让小小脐橙实现了价值的最大化。

 

产业活了、收入增加了,村民富了,对生活的追求也更高了。目前,村党总支、村委会又在思考邓家坡村新的方向。比如聚焦产业,如何实现品牌提升和通过社会化服务团队优化种植结构的问题。再如,聚焦基础设施改造,关注村民们的庭院建设、环境改造、道路扩宽等问题。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如设立老年学校、开设暑期学生兴趣班等问题。

在翻越小康奔发达的大道上,邓家坡村正开启着新的篇章。

 

                        采访:江诗琪、刘超、杨金沆

                        撰文:李晓银、杨敏月

                        图片、视频:王国栋

                        指导老师:樊国生

核发:0 点击数:0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