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0
  2. 1
  3. 2
  4. 3
  5. 4
首页 >> 新闻公告 >> 学院新闻 >> 详细内容
 
学院新闻 >> 正文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三下乡:红芯育苗润童心,青春实践筑根基
日期:2025-07-13 16:50:49  发布人:文新学院  浏览量:0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三下乡:红芯育苗润童心,青春实践筑根基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传承红色基因,助力青少年成长,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桥南・红芯育苗”实践团于7月8日至12日深入重庆市江津区几江街道,开展了一系列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以青春之力播撒红色种子,以实际行动践行青年担当,让红色血脉在江津大地持续涌动。

图为实践团成员合照。毛志林 供图

红色实践,探寻初心密码

“每一处红色旧址,都是一本鲜活的教科书。”实践团以寻迹先辈足迹为起点,开启了沉浸式红色实践之旅。7月8日下午,实践团走进聂荣臻元帅陈列馆。在元帅雕像前,成员们驻足肃立,聆听讲解员讲述那段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青年聂荣臻赴法勤工俭学追寻真理,抗日战争中开辟晋察冀根据地,新中国成立后主持“两弹一星”研制……一件件泛黄的手稿、一双双磨破的草鞋,让成员们深刻体会到“对党忠诚、矢志报国”的精神内涵。“原来课本里的‘聂帅’,是这样用一生践行‘科学救国’的理想。”实践团成员夏卓妍在实践日记中写道。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聂荣臻元帅陈列馆。毛志林 供图

随后,实践团相继走进老津中学与陈独秀旧居。在老津中学,聂帅就读的教室里,泛黄的《江津潮》校刊上,“国家者,吾辈之舞台也”的批注仍清晰可辨,成员们仿佛看到少年聂荣臻在此立下“教育兴邦”的誓言;在陈独秀旧居,《新青年》手稿上的遒劲字迹、辗转传播新思想的皮箱,让“以笔为刃”的觉醒力量直抵人心。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老津中学和陈独秀旧居。毛志林 供图

童心育苗,播撒红色种子

“姐姐,‘兔子’战士为什么不怕疼?”7月9日,桥南社区活动中心里,其中一位小朋友望着《那年那兔那些事》的画面,向实践团成员轻声发问,成员耐心解答。这是实践团“点亮红色童心”主题活动的温情一幕。

30余名孩子在实践团的带领下,通过动画片段、故事分享、手工创作触摸红色历史。成员们以聂荣臻元帅背伤员的故事为引,让孩子们理解“牺牲”的重量;手工环节中,小朋友用红卡纸剪出五角星与火箭,骄傲地说:“这是我做的!”夕阳下,孩子们举着作品合影,笑脸与五角星映着晚霞,成了最动人的红色剪影。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小朋友们做手工。毛志林 供图

而在“暑假作业辅导”现场,实践团成员化身“小老师”,为留守儿童筑起“学习加油站”。小朋友被“鸡兔同笼”题难住时,成员用“分糖果”的比喻拆解难题,让他豁然开朗:“原来数学像游戏一样有趣!”。

“不只是教知识,更是陪他们长大。”桥南社区张镇薪老师感慨,实践团的到来,填补了留守儿童暑期教育的空白,更用耐心播撒了自信的种子。

青春续航,让红芯扎根生长

桥南社区的广场上、凉亭里,实践团成员带着漆南熏、聂荣臻等革命先辈的红色故事,向玩耍的小朋友们开展流动宣讲。他们追着奔跑的身影讲战斗往事,蹲在石凳旁说英雄故事,用孩子们听得懂的语言,让红色记忆在社区角落流转。一张张签满稚嫩笔迹的“践行红色承诺”倡议书被小心收好——社区里随处可见的宣讲,让课本里的英雄走了出来,让笔下的承诺有了温度。这份藏在街巷角落的红色传递,悄悄在孩子们心里埋下了种子,成了最动人的成长印记。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社区向小朋友宣讲。毛志林 供图

榜样对话,传承坚守力量

“学习是永葆党员先进性的关键,人退休了,思想不能退休。”7月11日上午,翠湖小区里,老党员邹开琼的话让实践团成员深受触动。作为有着多年党龄的“巾帼”党员,她从乡村教师到军属岗位,再到商店营业员,用“熟记几千种商品信息”的热忱诠释平凡坚守,退休后仍坚持用“学习强国”APP研读政策。

图为邹开琼夫妇与实践团成员合影。毛志林 供图

当天下午,实践团又走进曹中江家。客厅里,30本无偿献血证整齐排列,见证着他31年的救人之路。更动人的是他带动儿子曹兴宇坚持献血10年的故事——“献血可以帮助别人,等你长大了也可以”,这句儿时耳濡目染的话,成了两代人共同的信念。原来伟大藏在日复一日的坚持里,与榜样的对话,让“敬业”、“友善”不再是抽象的词,而成为可学可做的行动。

图为曹中江父子与实践团成员合照。毛志林 供图

未来,团队将带着实践中的感悟继续前行,聚焦社区儿童成长需求与红色文化传播痛点,以更鲜活的形式、更扎实的行动,让红色基因在代际传递中焕发新活力,努力成为红色血脉的“薪火传递者”与乡村振兴的“青春生力军”,让青春誓言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出更加绚丽的时代之花。

(通讯员:张淼 田树云)

核发:0 点击数:0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