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0
  2. 1
  3. 2
  4. 3
  5. 4
首页 >> 新闻公告 >> 学院新闻 >> 详细内容
 
学院新闻 >> 正文
甘肃作协主席、鲁奖得主叶舟在重人科揭秘西北故事
日期:2024-12-24 10:05:46  发布人:文新学院  浏览量:15

甘肃作协主席鲁奖得主叶舟在重人科揭秘西北故事

 

甘肃作家协会主席、鲁迅文学奖得主叶舟是著名的“劳模作家”,两部百万字巨著《敦煌本纪》和《凉州十八拍》,全都只用三四年时间完成。之所以这样高产地写作,是因为文学深入骨血,影响了他的一切。每当被问到文学方面的问题,叶舟就会习惯性地说:让我讲个故事吧。

12月18日,叶舟带着他的故事,走进重庆人文科技学院,为全校师生带来文学沙龙和《在山城重庆眺望河西走廊》专题讲座,重庆市作家协会主席张者、《环球人文地理》总编辑李海洲、乐山市作协名誉主席龚静染、著名翻译家董继平、重庆新诗学会副会长刘东灵,共同参与了本次活动。

据介绍,本次讲座为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精心筹备的系列活动《名家进校园——大师写作课》的第五场,也是该系列活动在2024年的收官之作。

 

《我的帐篷里有平安》

28万字浓缩出的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

18日上午10:00,叶舟青年诗歌沙龙举行。沙龙主持人李海洲向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的教师与校园诗人介绍主嘉宾:“叶舟是作家中的劳模,《敦煌本纪》100万字,《凉州十八拍》120万字。现在据说已经开始准备第三部作品了。叶舟早年写诗,九十年代初便在《诗歌报》头条发表组诗,影响很大。在龚静染主编的《中国第四代诗人诗选》里,我们第一次相遇。多年以后,他转攻小说,靠小说拿了鲁奖。我们知道,鲁奖的小说奖竞争最激烈,放眼整个文学界,叶舟这种情况都不算多见。”

龚静染和叶舟是老朋友,他觉得是写小说的缘故,巨大的篇幅,消耗了叶舟太多精力和体力。龚静染想起多年前在《西部》杂志的对谈,主题是诗性小说:“很多小说家没有诗歌经历,语言训练不够,虽然小说的高下不能仅凭语言来判断,但我个人更喜欢有诗性的小说,除了人物、情节,还有语言之美。叶舟的语言就非常独道,我称为‘叶舟体’,上接古典特征,又展现出当代性。”

十几年前,国内有影视公司请叶舟做剧本。当时叶舟正在创作一部长篇,已经写下了28万字。他信心满满,觉得自己写完剧本,一定能够把小说拾起来。可当真的把剧本交出去,却发现写不下去。时至今日,当年的28万字仍然像“烂尾楼”一样,躺在他的电脑里。尽管这28万字最后萃取了8000多字的短篇小说《我的帐篷里有平安》,一举夺得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但叶舟还是决定今后再也不碰剧作,好好保护自己的小说。直到今年8月,一部名为《敦煌归来》的大型舞剧在深圳光明文化艺术中心首演,赫然写着“改编自叶舟原创作品《敦煌消息》”。

“……我开始说可以送给他们一个短篇《蓝色的敦煌》,我是甘肃人,为敦煌做一些事情无可厚非。但制作团队说我的东西别人改不了,希望我来执笔。我拒绝了多次,但主创团队多次到兰州拜访,他们的真诚和执着打动了我,于是答应下来。可后来我发现一个问题,所有的舞美和编导人员都没有到过敦煌,所以去年的这个时候,我带着他们到了阳关河玉门关。离开的那天,我跪在旷野上,用手指在雪地上写下最初的剧名:敦煌消息。最后,故事完美地呈现在了舞台上。”叶舟生于兰州,希望为故乡河西走廊送上一份礼物。

刘东灵回忆,二十多年前,自己还是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的学生,当时读过很多叶舟的诗歌。后来到报社工作,向叶舟约稿,这位前辈欣然应允。今天见面,分外亲切。“今年6月,我去了一趟新疆,也去了河西走廊,非常震撼,于是回来写下一组诗。山城是我的故乡,有我的乡愁,但新疆和田、河西走廊、我们此刻所在的草街,也同样有我的乡愁,希望大家多去一些地方,让人生更辽阔一些。”他对学弟学妹们说道。

顺着故乡与写作,嘉宾们开始讨论。董继平说:“文学史上,每一部大作,几乎都有地理背景。河西走廊一千多公里,历史上很多事,都发生在那里,可以探索出很多东西。太多作家从一个地理环境出发,最终发展成一代大师,叶舟正在这个路上。”

张者表示:“叶舟在河西走廊,而我在真正的西域。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我就在没有故人的地方。80年代,考到西南师范大学,从家里到重庆,绿皮火车整整走七天七夜,仅是叶舟的来处河西走廊,就要三天三夜。进四川,山清水秀,我发誓再也不会回去。可实际上,我一直都在写兵团,写我的家乡。最开始对于叶舟的关注,也是因为他写大西部,我们共同的故乡。他像是一个勤劳的考古人,用洛阳铲,一铲一铲地挖出了深刻又广阔的西北故事。”

李海洲说:“故乡都很重要,不仅左右意境,还左右写作本身。我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其实一方水土也养一方作家,叶舟的诗歌里有很多独属西北的词汇,这些词汇本身就具有诗性。”

沙龙现场,叶舟用丰富、独道的语言,为大家带来许多精彩故事。他试图用这些故事回答一个无比庞大的问题:什么是文学。

他说起甘肃永登县有一个叫苦水的地方,种植最好的玫瑰,产出的精油运往遥远的法国,制作最昂贵的香水。苦寒之地生产出爱情的象征,让两个看似无关的名词发生了微妙的化学反应。他认为自己对故乡担负责任,说莫高窟虽然名气大,但绝不等于敦煌这个概念。每年的旅游旺季,鸣沙山上几乎每天聚集着数万人,但叶舟每次到莫高窟前先不进窟子,而是到洞窟前面的沙山一带,祭奠常书鸿等几位前辈。他回忆这些洞窟不同的窟主和所供奉的神明,说他们都有共同的念想与愿望,就是天下安好:“文学就是在纸上造出一座窟子,窟子里放的是经卷,我们面前放的是一本书。”

 

一只船与一叶舟

保卫街道,就是保卫姓名

下午14:30,《在山城重庆眺望河西走廊》专题讲座正式开始。当天,叶舟带来了最新出版的散文集《纸旷野》,他向现场师生介绍起书名的由来:“很多朋友的书里都有一个旷野,这本书出版后也有很多媒体在问,为什么大家都喜欢旷野。去年正月,出版社邀请我去上海为《凉州十八拍》签名,为了赶在元宵节回家和家人团聚,我在三天的时间里签了5000套新书,右手几乎落下‘残疾’。第一天结束,手指冷敷又热敷,热敷再冷敷,到后面写得太多了,每次写下的叶舟两个字,我都觉得是错别字。大家都知道,在雪原上会得雪盲症,那次签到了最后,面对着雪白的扉页,我也几乎患上这种病症,全靠惯性才把书签完。三天后回家,湖南文艺出版社催稿,要散文集的书名,我就想起那片雪白的扉页,当时签下的到底是叶舟两个字,还是其他人的名字?这就是纸上的旷野。”

讲座主持人张者说:“旷野不是大漠,也不是戈壁。小时候,兵团开垦过很多旷野,它们都没有任何名字,被开垦后也只有编号。旷野不是空空如也,而是一种可能。”

叶舟生于兰州,在许多人的印象里,西北是缺水之地,于是理所当然地以为,他的“舟”字是表达对水的渴望。可实际上,叶舟从小喝着黄河水、吃着黄河水灌溉的蔬菜长大。除了在鲁迅文学院培训的几个月,他从未离开过黄河。这个他在三天里写过5000多次的名字,却有别的来处。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也就是在互联网时代的前夜,叶舟偶尔从一家报纸上发现了一则启事,当地准备拍卖几条街道的名字,其中的一条街道,就叫一只船。叶舟突然急了,一只船街道是他的出生地,也是“舟”字的由来。为一只船更名改姓,那就意味着要把叶舟这个名字“连根铲除”。

那年夏天,叶舟跑遍了当地的图书馆,走访了黄河岸边的土著居民,收集资料,写下了六篇文章,准备刊登发表。在他的叙述里,“一只船街道”始于百年前左宗棠收复新疆之际。湘军挺进新疆前,左宗棠的帅帐就驻扎于兰州城外的一片乱坟岗上,而这就是一只船街道的前身。之后战事紧张,前线士兵的尸体短期内无法运回湖南老家,只能暂时安置在乱坟岗一带。依照湖南的昔日习俗,乱坟岗上筑起了一只大帆船,召唤着战死异乡的亡灵。随着牺牲的湖湘子弟越来越多,看守此地的士兵们也越来越多,这自然就产生了商业和贸易,也与当地居民产生了关系。久而久之,这片曾经的乱坟岗子,也被百姓们叫成了“一只船”。叶舟写成的文章只发表了三篇,一只船就挣脱了被更名改姓的命运。

“我写过很多书,但此生做得最漂亮的一件事,就是保卫了这条街道。人生有时候是从旷野到一条街道,有时候却是从一条街道抵达旷野,”叶舟说。

 

聆听钓鱼城心跳

中国人意志力和精神性的高地

据了解,叶舟专题讲座由重庆人文科技学院主办,为该校系列活动《名家进校园——大师写作课》的第五场。此前,著名诗人臧棣、吉狄马加、梁平,《水浒传》编剧杨争光专题讲座已顺利落下帷幕。2025年,阿来、邱华栋等国内顶级文学大咖,将先后赴渝开展活动。

19日,叶舟登上有“上帝折鞭处”之称的钓鱼城。他回忆起1985年第一次来到重庆,就读于重庆大学的中学同学招待,他第一次知道了重庆火锅:“想起来都要分泌口水,如此麻辣,如此痛彻心扉,当时吃两口都要跑到门外大口呼吸。”

 

距离上一次到钓鱼城,已过去了多年。那一次匆匆打马而过,但城里的崖壁,给叶舟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次看到一些讲述和史料,都把钓鱼城描写为遗址,但我认为这里可不是什么过去时,而是现在进行时。此时此刻,我们仍然能听到这座城的心跳和脉搏,它是中国人意志力与精神性的高地。我来自敦煌,谁又能说莫高窟的飞天和神佛是凝固的、逝去的呢?”

据了解,叶舟在钓鱼城的下榻处,已正式挂牌“叶舟书院”。

 

关于叶舟

   当代著名作家、鲁迅文学奖得主,中宣部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主席。主要著作有百万字长篇小说《敦煌本纪》《凉州十八拍》,小说集《秦尼巴克》《我的帐篷里有平安》《叶舟的小说》(上下卷),诗集《江山北望》《大敦煌》《边疆诗》,散文集《漫山遍野的今天》《漫唱》《西北纪》,电视剧《我们光荣的日子》等60余种。作品获得第六届鲁迅文学奖、《人民文学》小说奖、第四届施耐庵文学奖、第四届吴承恩长篇小说奖等。

 

核发:0 点击数:15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