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学院教师赴哈尔滨参加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智慧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方法创新工作坊
7月25日至7月28日上午,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文艺理论、古代汉语、语言学、现当代文学等教研室的于显凤、唐铭珠、任玲、吴迪、孙文等5位教师在哈尔滨参加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智慧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方法创新工作坊培训。
本次培训共分四个主题,请到的专家是上海交通大学在线课程建设负责人余建波老师,余老师先后在上海交通大学物理实验中心、教务处、慕课推进办公室、慕课研究院等部门工作。2002年至今,都在致力于建设课程信息化平台,2013年起更是开始负责上海交通大学慕课课程的建设应用,完成上海交通大学146门在线课程的建设,已认定的国家精品在线课程为18门,拥有丰富的线上课程建设经验。
图1:上海交通大学余建波老师授课场景
主题一:数字化转型
余老师用丰富详实的资料,回顾了全球建设数字课程的二十余年历史。在这期间,全球已有多个网络资源平台如OCW、LMS、慕课(mooc)、Smart Teaching等课程平台逐渐建立起来,成为各大高校教学资源跨国交流的重要渠道。
教育资源的数字化几乎势不可挡,数字化课程将逐渐占据当代教育界的半壁江山,但这样的授课方式也是存在弊端的。余老师指出,线上教学无法掌控教学质量,缺乏有效互动,难以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问题比比皆是。他认为行之有效的课堂模式仍然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余老师还展示了上海交通大学的实施过程,借助数字资源引导学生自习和有效参与,使线上资源和线下授课形成有效闭环。
主题二:AI赋能教育教学
这个版块主要说明的是如何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余老师不仅详细介绍了当下技术化的大背景,还进一步设置了相关的实践环节。余老师针对性训练老师们的人工智能实践能力,让老师们使用多种人工智能软件完成文字性任务,使老师们从多个角度熟悉ai的能力范围,为以后的教学准备打下了良好基础。
图2:“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智慧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方法创新工作坊”合影
主题三:知识图谱
余老师向老师们展示了ai对搭建知识图谱的重要作用。所谓知识图谱智能学习,指的是开展以知识点为中心的知识网络构建,实现知识结构图谱化,资源组织系统化,学习数据可视化,学习管理智能化的现代化学习路径,它使学习者不必按照常规的从前至后的传统学习路径,而是以熟悉知识点为抓手,灵活建立链接的方式来学习新知识,能够大大增加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图3:余建波老师授课场景
为了说明知识图谱的技术背景和应用前景,余老师罗列了当代社会各行各业对图谱的实践,如商品图谱、场景图谱等,还进一步带领参会教师学习了教育部的“101计划”。
余老师展示了知识图谱建设的三种模型:以知识为线索,以问题为线索,以能力为线索,辅之以庞大丰富的案例说明,还介绍了数种ai工具,使参会教师能够实际演练,打开了教学准备的新思路。
图4:“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智慧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方法创新工作坊”合影
主题四:参观哈工大航天馆
培训的最后一部分是参观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馆。哈工大共培育出培养了116位两院院士、450余位航天国防总师,是当之无愧的“航天第一校”,其馆内井然有序地展览了中国航天业的数件模型,体现出一代代航空航天工作者的前赴后继,同时馆内也注重普及一些基础的天文学知识,使整场展览不仅仅停留在展示的层面,更能使其他行业从业者及年纪较小的观展者深入领会航天意义,形成良好的展览生态。在参观过程中,参展者不仅能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国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也体会到哈工大对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助力。
通过这次培训,老师们更进一步感受到了新时代的技术震撼,也更加能够理解AI与教学融合的必然趋势。AI技术不仅革新了教育工具,更引领了教学理念的飞跃。通过实践案例与理论讲解,老师们学习到如何利用智能平台优化课程设计,实现个性化教学;同时,AI辅助的评估系统让教学反馈更加精准高效。这次培训不仅拓宽了老师们的教育视野,还为老师们提供了非常多行之有效的操作渠道,是一次理论和实践的精彩结合。在未来,积极学习拥抱AI技术的高校教师们将有望为学生创造更加智能、高效、个性化的学习环境。
供稿人:唐铭珠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2024年7月2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