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访谈 | 心领神悟:臧棣诗歌的生命之旅
诗人简介: 当代著名诗人,批评家,北京大学教授,北京作协副主席。 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研究员。代表性诗集有《燕园纪事》《宇宙是扁的》《骑手和豆浆》《情感教育入门》《沸腾协会》《尖锐的信任丛书》《诗歌植物学》《非常动物》《世界太古老 眼泪太年轻》《精灵学简史》《世界诗歌日》《臧棣的诗》(蓝星诗库)《最美的梨花即将被写出:臧棣四十年诗选》等。先后获的《南方文坛》杂志“2005年度批评家奖”,“中国当代十大杰出青年诗人”(2005),“1979-2005中国十大先锋诗人”(2006),“中国十大新锐诗歌批评家”(2007),人民文学诗歌奖(2018),屈原诗歌奖(2022),鲁迅文学奖诗歌奖(2022),漓江文学奖(2023)。 |
2024年6月19日,“名家进校园——大师写作课”系列活动在我校展开。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邀请到著名诗人、北京大学教授臧棣先生,与大家共赴一场诗意的对话,一同领略从他的诗句中流淌出的生命的觉悟之美。
臧棣老师接受采访
从分歧到共鸣,领悟生命之真
臧棣与海子同龄,却晚一年入学,错过了与海子直接交流的机会。然而,他对海子的诗歌却是倾心的喜爱。“我第一次读到海子的诗,就被其清新、朴素、有力的表达所吸引。他的诗没有过多的修饰,充满了原始的力量,给人一种直击心灵的震撼”,臧棣回忆说。
然而,臧棣最初对海子的诗歌并非全然认同。他说,自己更偏爱那些复杂、闭环且带有思念性的表达方式。海子的诗歌虽然清新,但在他看来,有时显得过于直接,甚至在某些文本上显得不够完整。
随着时间的推移,臧棣逐渐改变了对海子诗歌的看法,开始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欣赏海子诗歌中的卓绝之处。他开始发现海子的诗歌虽然追求原始的力量表达,但其中却蕴含着对生命深刻的理解和智慧。臧棣感叹:“海子的诗歌不仅仅是表达,更是一种对生命的觉悟。他告诉我们,诗歌不是治愈,而是反治愈,它让我们直面生命的真实,从而更加珍惜和热爱生命。”
诗歌与生命是深度链接的
诗歌不仅仅是语言的艺术,更是生命感受的言述和志向的表达。
谈及为何选择“生命感悟”作为面向大学生的讲座主题时,臧棣提到了“以诗言志”。“诗歌通过语言传递着生命的感受,构建着对世界的理解和自我认知。”臧棣指出,在现代社会,尽管诗歌的形式和定义多种多样,但我们往往忽视了诗歌与生命之间的根本联系。他引用诗人海子的例子,指出海子的诗歌中虽然充满了悲痛和绝望,但他真正想表达的却是生命中的狂喜和喜悦。臧棣进一步解释说,生命中的痛苦和狂喜是相辅相成的。痛苦往往是狂喜的代价,而狂喜则是生命中最珍贵的体验。他鼓励人们通过诗歌来感悟生命,寻找内心的狂喜和满足。
诗歌启迪生命觉知,塑造自我认知
提及诗歌在校园的传播与普及,臧棣表示,诗歌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学生们的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能启迪学生的生命觉知,更能塑造和深化学生的自我认知。
臧棣认为,语言是人类自我认知的重要工具,而诗歌则是语言艺术中的瑰宝。在校园中传播和普及诗歌,可以让学生们通过诗歌这一媒介,更加深入地理解自我,发现生命中的美好与真谛。
“通过写诗和欣赏诗歌,学生们能够改变自己使用语言的方式,进而开启对生命的新理解”,臧棣说。以海子为例,海子的诗歌中充满了对生命觉醒的呼唤,他鼓励学生们要勇于觉醒,追求内心的真实与自由。这种觉醒和觉悟,正是诗歌在校园中传播和普及所希望达到的目标之一。
热爱阅读,追求无偏见之识;深入细节,探寻文学之精髓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说到关于诗歌写作的技巧,臧棣强调了狂热的阅读和广泛涉猎的重要性。
臧棣认为,深入阅读和了解不同风格的诗歌作品,能够让人在比较中逐渐发现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和个性,建议同学们在接触和学习诗歌时,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不受偏见束缚;要勇于尝试和探索不同的诗歌类型和表达方式。
当讨论起具体的创作技巧时,臧棣提到了细节的重要性,“写作时从细节入手,能够让人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事物,从而创作出更具感染力和生命力的诗歌作品”。
此外,他还建议同学们在写作时换位思考,尝试站在不同的角度和立场去感受和表达,这样能使作品更具深度。
臧棣老师进行分享
寄语学子:君子当自强不息
“我自己也是从很年轻的时候走过来的。我自己的青春期也遇到过很多问题,但是我觉得生命其实是非常可贵的。古人讲,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天生我材必有用;我觉得我们应该要建立起一个好的精神面貌。”臧棣最后将这句话送给重人科的每一位学子,希望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挫折、不顺心时,换一个角度思考,要坚信自己的那种生命的一个独一性,永远不要向环境去屈服。
“生命之旅”在于深入探索生命的多元面貌与深刻内涵。
臧棣的写作旅途中,以其独特的诗歌语言,描绘出生命的繁复与细腻,既展现了生命的鲜活与热情,又揭示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他的诗歌中,生命不仅是生物学意义上的存在,更是情感、思想、精神等多维度的交织与碰撞。
通过臧棣的诗歌,我们得以窥见生命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感受到生命在时光流转中的沉淀与升华,从而更加珍视与敬畏生命。
记者:黄珊珊
摄像:曾琳
指导老师:樊国生 黄欢
策划:陈婷婷
文新小融网络工作室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