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0
  2. 1
  3. 2
  4. 3
  5. 4
首页 >> 新闻公告 >> 学院新闻 >> 详细内容
 
学院新闻 >> 正文
名家访谈 | 向以鲜:于经典和生活中寻找诗歌
日期:2024-07-04 15:29:59  发布人:文新学院  浏览量:102

名家访谈 | 向以鲜:于经典和生活中寻找诗歌

诗人简介:

向以鲜,诗人、作家,四川大学教授。著有学术专著《超越江湖的诗人》《中国石刻艺术编年史》《盛世的侧影:杜甫评传》《<庄子>倒着读》。诗集“我的三部曲”“旋律三部曲”及长篇历史剧《花木兰传奇》等。获教育部人文社科奖、纳通国际儒学奖、四川文学奖、天铎诗歌奖、人民文学诗歌奖、《诗歌报》首届探索诗特等奖等。

6月19日,我校开展的“名师进校园——大师写作课”系列活动开讲。在臧棣诗歌沙龙中,有幸邀请到四川大学教授、诗人向以鲜作为学术主持。沙龙后,向教授接受了文新学院融媒体专访,分享他的读诗、写诗与寻诗的感悟。

读诗:阅读传统经典,回到我们原点

向以鲜教授多年潜心于对中国传统经典著作的研究,谈到中国传统诗歌,向教授提到了庄子。

“庄子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他的文本并不是用诗歌的方式呈现的,但闻一多先生认为他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庄子非常天真烂漫,闻一多先生说他的那种烂漫是像婴儿哭着要去捉天上的月亮。我也认同闻一多先生的说法,他本质上就是伟大的诗人。”

此外,向教授还提及了一个词——“美刺”

“美,就是称赞。刺,解释为‘讽刺’可能稍微狭隘了点,更准确地说应该是批判。在美和刺方面,我觉得庄子肯定是参半的,他对这个世界的赞美非常多,也有非常多对他的时代、人生的反思和批判,甚至否定。”

《庄子》中既有对自然之道的赞美,又有对社会现实的剖析。庄子以其博大的胸襟,泰然自若地拥抱世间万物的美好与不足。庄周的诗意,是哲理与诗歌的统一,现实与虚幻的交错,歌颂与非难的融合。

无论个人创作,还是教坛耕耘,向以鲜教授始终执着于弘扬中国传统经典的光辉。在我校开展的“名家进校园”活动中,老师与学生的交流时间非常有限。在这颇为珍贵的时光里,向教授并没有直接传授写作的思维和技巧,而是倡导我们应该追本溯源,回归经典。

“其实我在学校,包括在川大,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在这种短暂的时间里,我只想告诉他们,要去读中国先贤最伟大的著作。我们的三言两语可能不能改变他们,但是读一篇、读一段,甚至读一句伟大先贤的话,可能会影响终生。尤其是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读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读我们的原点。”

写诗:于大见小,自小寻大

向以鲜教授也倾心于现代诗的创作。他的《蜗牛》组诗获得2023年度人民文学奖诗歌奖。作品中,向教授从一只不起眼的蜗牛联想到时间乃至整个银河系。这种跨越维度的想象,离不开他对生活的细致观察。

“这是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有一天早晨天蒙蒙亮,我在窗帘上看到一只蜗牛在缓慢地爬行,我突然发现蜗壳的形状是旋转的、曲折的,它就像一个缩小版的银河。”

正巧,那段时间向教授正在编写《<庄子>倒着读》。“同时我也想到了庄子,因为他可能是中国哲学家中第一个把蜗牛写进了著作里的人。我们可能觉得蜗牛很小,但是庄子觉得蜗牛很大,他的两个触角上甚至有两个国家在争夺。正如蜗角之争,庄子认为将细小的世界不断放大,可能就会比我们想象得要丰富、要灿烂得多。”

人民文学奖在给《蜗牛》组诗的授奖词中提到:“诗的大小不在于物事的形态,而在于诗所抵达的精神疆域。大题材可能受制于小格局而平庸,小题材有大视野的观照而呈现宏阔。大与小的界定取决于诗人内心的向度。”在关于大与小的哲学探讨中,向以鲜教授也有自己的见解:

“这首诗很短,但是它的容量是比较大的。很多人疑惑一只细小的蜗牛怎么会突然和银河产生关系,其实我觉得这个世界的大和小有时候就是在相互转换。比如说我前不久看到美国斯坦福大学和谷歌联合做的一个科研项目:把人的大脑进行三维扫描。得到了可能是目前人类最完整的大脑扫描图。那个扫描图让我非常震惊,因为人类的大脑放大后,它和宇宙是一样的。难以想象我们的大脑是如此的浩瀚,如此的没有边际,放大的大脑图就是一张宇宙图。所以说这种大和小超乎了我们的想象。”

于广阔中探索细微,自渺小处发掘宏大,也许这就是诗歌的魅力。

寻诗:生活就是诗歌

时下,诗歌正悄然成为众多青年心灵的清泉。然而,不少人因自感缺乏创作能力而止步。对此,向以鲜教授认为,诗歌创作的起点并不需要过多技巧,而是要将诗歌视作生活本身的一呼一吸。

“首先要好好地生活。我们的少年时代会有这样的情况:为了写诗放弃了很多东西。但这样是不对的,要做一个优秀的诗人,首先要认认真真地生活,认认真真地学习,认认真真地去爱这个世界,爱他的同学、朋友、老师、家人,爱他所爱的人。他先得是一个真诚、真实、勇敢的人,他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诗人。”

 

历史的尘烟里,散落了无数岁月的遗迹;匆忙的人生里,记下了无数思想的痕印。书籍卷卷穿透灵魂,生活处处皆成诗行。在经典与生活中探寻世界,每一步都可能踩出诗的旋律。

 

采写:娄艺

摄影摄像:周静萱

指导老师:樊国生 黄欢

策划:陈婷婷

文新小融网络工作室出品

 

核发:0 点击数:102收藏本页